相关认证机构及相关人员: 为满足国际认可论坛(IAF)对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体系(OHSMS)认证机构认可相关的强制文件要求,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组织制定了专用认可准则《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及认证的能力要求》(CNAS-CC125)和认可方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方案》(CNAS-SC125)。其中CNAS-CC125等同采用ISO/IECTS17021-10:2018,CNAS-SC125采用了IAFMD22:2018全部要求。现将两项规范文件征求意见稿在网上公示征求意见,相关认证机构及相关人员如有任何修改意见,请填写附件意见征询表,并于2018年6月15日前邮件反馈CNAS。联系电话:67105384联系邮件:tianyc@cnas.org.cn附件:1.CNAS-CC125《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及认证的能力要求》编制说明2.CNAS-CC125《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及认证的能力要求》征求意见稿3.CNAS-SC125《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方案》编制说明4.CNAS-SC125《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方案》征求意见稿 5.IAFMD22:2018英文稿 6.CNAS意见征询表 2018年5月24日
Author: Huazhi standard
通知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及认证的能力要求》等网上公示征求意见
上海赛科因6人死亡事故被撤销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称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公告 2018年 第2号 2018年5月12日,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一苯储罐发生闪爆事故,造成6人死亡。 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安监总办〔2014〕49号)规定,现撤销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称号。 Read More …
中国电科院发布IEEE 1901.1标准国际标准
5月22日,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信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制定的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1901.1《适用于智能电网应用的中频(低于12MHz)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标准》正式发布实施。 该标准以国家电网公司Q/GDW 11612《低压电力线宽带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为基础,大量使用创新技术,提出以OFDM、双二元Turbo编码、时频分集拷贝为核心的物理层通信技术规范,以及以信道接入时序优化、树形组网、多台区网络协调为代表的数据链路层技术规范。此项标准得到了美国等多个国家知名电力线通信专家、学者的广泛认同,填补了中频电力线载波通信应用在智能电网领域国际标准的空白,标志着我国在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研究与标准制定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进一步提升我国在物联网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IEEE 1901.1标准通过构建高带宽、高可靠、低时延、低成本的电力线通信网络,支持远程自动抄表、配电台区监测等多种应用场景,实现以电力线载波通信为基础的物联网技术在能源互联网中的有效应用。从全球来看,各国普遍加大电网改造升级力度适应能源转型需要,随着电网智能化改造的加快,IEEE 1901.1标准将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可,更多企业会遵循IEEE 1901.1标准加快产品开发进程,该标准也将促进电力线载波通信芯片、通信模组、智能终端全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推动“中国芯”和相关产品走向世界。
国家认监委薄昱民总工程师率团参加第八届中德产品安全工作组年会
5月15-16日,第八届中德产品安全工作组年会在德国柏林召开。国家认监委薄昱民总工程师率中国代表团与会并与德国联邦经济能源部史蒂芬·施诺司长共同主持,双方围绕数字化时代产品质量安全开展深入研讨,中方通报了政府机构改革和强制性产品认证改革有关情况,德方通报了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中认可与合格评定实施程序。双方围绕以服务中德企业界和贸易便利化为目标,商定了2018年产品安全领域合格评定重点开展的合作项目。薄昱民总工程师与史蒂芬·施诺司长共同签署第七届中德产品安全工作组会议纪要。会议期间中德双方专家围绕网络安全合格评定和汽车安全技术创新与协调开展了深入研讨。
国家认监委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升级版”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工作汇报
5月16日,国家认监委组织了“打造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升级版’”领域12项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进展汇报。国家认监委董乐群副主任和来自行业内权威专家认真听取了《质量管理体系分级认证 要求和评价准则》等标准起草组工作汇报,并对各项标准的内容和已经开展的工作进行了点评。 董乐群副主任在总结中指出,“升级版”制标工作是我国认证认可领域的一次创新发展,是落实国务院3号文精神的重要举措。通过汇报可以看出,各项目进展取得了预期的阶段性成果,非常感谢各起草组的辛勤工作。她强调,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发展的明确要求,制标工作也要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升级版”制标工作难度很大,目前的阶段性成果距离实际应用还存在一定差距,希望起草组再接再厉,高质量完成标准起草工作,为中国认证认可标准“走出去”打下基础。